?粉狀活性炭以優(yōu)質木屑和果殼為原料,采用氯化鋅法生產(chǎn),具有發(fā)達的中孔結構,吸附容量大、快速過濾等特性。粉狀活性炭常見的再生方法有以下幾種:
?

加熱再生法
原理:將飽和粉狀活性炭加熱到一定溫度,使吸附在活性炭表面的有機物等雜質發(fā)生熱分解、氣化或碳化,從而從活性炭孔隙中脫附出來。一般在惰性氣體(如氮氣)保護下進行,以防止活性炭在高溫下燃燒。
操作過程:通常包括干燥、熱解、活化三個階段。首先在較低溫度下干燥活性炭,去除其中的水分;然后逐漸升高溫度至 500 - 900℃進行熱解,使吸附的有機物分解為小分子氣體;最后在更高溫度下通入水蒸氣、二氧化碳等活化氣體,對活性炭進行活化,恢復其部分孔隙結構和吸附性能。
優(yōu)點:再生效率高,可使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得到較好恢復,一般能達到原吸附性能的 80% - 90% 以上。適用于各種類型的有機物吸附飽和的活性炭再生。
缺點:設備投資大,運行成本高,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。在高溫加熱過程中,活性炭可能會有一定程度的損失,且對操作技術要求較高。
化學氧化再生法
原理:利用強氧化劑(如過氧化氫、高錳酸鉀、次氯酸鈉等)與吸附在活性炭表面的有機物發(fā)生氧化反應,將有機物分解為二氧化碳、水等小分子物質,從而實現(xiàn)活性炭的再生。
操作過程:將飽和粉狀活性炭與一定濃度的氧化劑溶液混合,在適當?shù)臏囟群?pH 值條件下進行攪拌反應。反應時間根據(jù)活性炭的飽和程度和有機物的性質而定,一般為幾小時到幾十小時不等。反應結束后,通過過濾、洗滌等操作將活性炭與溶液分離,得到再生后的活性炭。
優(yōu)點:操作相對簡單,設備投資較小。對一些難以通過加熱再生的有機物具有較好的去除效果,尤其適用于含有酚類、染料等有機物的活性炭再生。
缺點:氧化劑消耗量大,運行成本較高。再生過程中可能會產(chǎn)生二次污染,如含有氧化劑和分解產(chǎn)物的廢水需要進行處理。同時,過度氧化可能會破壞活性炭的部分結構,降低其吸附性能。
生物再生法
原理:利用微生物的作用,將吸附在活性炭表面的有機物作為碳源和能源進行分解代謝,使有機物轉化為二氧化碳和水,從而實現(xiàn)活性炭的再生。
操作過程:將飽和粉狀活性炭置于生物反應器中,加入適量的微生物菌液和營養(yǎng)物質,控制好溫度、pH 值、溶解氧等條件,讓微生物在活性炭表面生長繁殖并分解有機物。生物再生過程通常需要較長時間,一般為幾天到幾周。
優(yōu)點:是一種較為環(huán)保的再生方法,不產(chǎn)生二次污染,運行成本相對較低。對于一些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,再生效果較好,且能同時實現(xiàn)廢水的生物處理。
缺點:再生速度慢,微生物的生長和代謝容易受到外界環(huán)境因素的影響,如溫度、pH 值、有毒物質等。對活性炭吸附的有機物種類有一定限制,對于難生物降解的有機物再生效果不佳。
溶劑萃取再生法
原理:選擇合適的有機溶劑(如丙酮、乙醇、二氯甲烷等),使吸附在活性炭表面的有機物在溶劑中具有較高的溶解度,通過萃取作用將有機物從活性炭孔隙中轉移到溶劑中,從而達到活性炭再生的目的。
操作過程:將飽和粉狀活性炭與選定的有機溶劑混合,在一定溫度和攪拌條件下進行萃取。萃取時間一般為幾十分鐘到數(shù)小時。萃取結束后,通過過濾或離心等方法將活性炭與溶劑分離,然后對溶劑進行蒸餾或其他處理,回收其中的有機物和溶劑,實現(xiàn)溶劑的循環(huán)利用。
優(yōu)點:對活性炭的結構破壞較小,能較好地保持活性炭的吸附性能。適用于對一些特定有機物有較好溶解性的溶劑體系,再生效率較高,且可以回收吸附的有機物。
缺點:需要選擇合適的有機溶劑,成本較高。溶劑的回收和處理較為復雜,若處理不當可能會造成環(huán)境污染。同時,對于一些極性較強或與活性炭結合緊密的有機物,萃取效果可能不理想。